咽干、烦躁、吐逆,皆因胃阳外亡所致,必甘草干姜汤救桂枝之误,而先复其胃脘之阳,阳复则厥愈而足温矣。若以胃脉为迟,真阴为数,能不误人耶?
厥阴为病,消渴,气上冲心,饥不欲食,食即吐蛔,曰胃寒,复有消渴之证。结胸有轻重,立方分大小。
十六卷中,不知遗弃几何,而六经之文夹杂者亦不少,岂犹然仲景旧集哉?论中有中风伤寒互称者,如青龙是也;中风伤寒并提者,如小柴胡是也。
”故三阴各自受寒邪,不必阳经传授。本论所称发热恶寒发于阳,无热恶寒发于阴者,是阴阳之别也。
世锢于邪说,反以仲景书难读,而不知仲景书皆叔和改头换面,非本来面目也。若胃家实则地道不通,而转阳明之阖矣。
是知仲景用参,皆是预保元气耳。 观其脉症,知犯何逆,《内经》曰∶“未满三日者,可汗而已”。